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王晗阳 刘文慧 张磊
在汤森路透ALB(《亚洲法律杂志》)近三年发布的“中国律师事务所规模30强”榜单上,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正引发行业关注——来自成都的泰和泰律师事务所(以下简称泰和泰)以“西部黑马”之姿连续三年稳居前列,打破榜单前十名长期被北京、上海律所占据的传统。
泰和泰的发展历程,被业界誉为“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独特样本”。
这家发轫于西部地区的律师事务所,不仅打破了法律服务行业“区位决定论”的固有认知,更以“三级跳”式的扩张路径——从盆地意识的破除到全国版图的落子,再到全球资源的整合,演绎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激烈竞争中的逆势增长传奇。
从西部一隅走向全国
从在成都贷款购买办公场地到全国布局,泰和泰的崛起堪称中国法律服务行业“逆流而上”的典范
2000年4月,成都滨江饭店一间狭小的标间里,灯火长明。4位青年律师围坐桌前,反复推敲即将诞生的律师事务所名字。窗外春意初萌,屋内思想激荡。从数十个候选名称中,他们最终选定了两个富有东方哲学意味的字:“泰”与“和”。
“泰”,取自《易经》泰卦,寓意通达、稳健、谦逊而进取;“和”,源于《论语》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象征包容差异、共谋大同。
“泰和泰”,不仅凝结着创始团队的理想,也悄然铸就了律所未来25年发展的精神火种——“泰而不骄,和而不同”。这八字箴言,如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,将泰和泰的发展史,书写成一部关于理想、信念与价值传承的时代篇章。
开创之初,泰和泰便做出了一个轰动当时律师界的动作:以500万元的总价,每月还贷40万元,在当时成都最贵的写字楼之一——世贸中心直接买下800平方米办公场地,成为西部第一家购买办公场地的律师事务所。
“所大不一定强,所不大一定不强。”泰和泰首席合伙人程守太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此观点。经过对多家律所的走访调研,几位创始人发现,无论是做一家传统综合律所还是精品律所,白手起家的他们都没有优势。于是,他们下定决心,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律所发展之路——先做大再做强。
2001年5月,成立仅一周年的泰和泰迎来重要转折点。香港一家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华人律所胡关李罗律师行来川访问,泰和泰现代化办公空间、创始团队的精神风貌给其留下深刻印象。同年末,泰和泰管委会委员倪弘赴港进行为期3个月的交流,系统学习了房地产与公司上市业务,并与胡关李罗律师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2002年5月,双方联合举办的“西部房地产与物业发展论坛”引发业界轰动——原计划100家企业的参会规模现场增加到350家。通过引入香港成熟的房地产法律服务文本和先进管理理念,泰和泰迅速建立起专业优势,其精心准备的法律意向书成功吸引了第一个房地产领域的规模客户——中海地产。此后,泰和泰在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服务迅速发展,全国百强房地产公司的前十名中,泰和泰的客户占了7家,前20名的占12家,逐步在本地房地产领域法律服务行业确立了龙头地位。
在房地产领域赚到“第一桶金”后,泰和泰管理层清醒认识到单一业务模式的风险,决定从房地产专业向多元化服务拓展。“基于对资本市场的深入观察,我们发现民营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,随即组建专业团队,重点服务民营企业公司治理、投融资等需求。”程守太介绍,除了公司商务领域,泰和泰还先后拓展了民商事争议解决、政府法律服务、知识产权服务等业务,这些新兴业务板块迅速成为支撑律所可持续发展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与此同时,几位创始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全国。
2003年,泰和泰在北京设立办公室,成为第一家在首都布局的西部律所。这一决策背后,是创始团队对法律服务行业生态的深刻洞察:北京是法律服务资源的战略制高点。
“落子北京的意义,远超出业务量本身。”程守太解释,泰和泰欲成为一家走向全国的规模所,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立桥头堡就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。然而,一头扎进首都律所竞争大潮的泰和泰,迎头撞上的并不是春暖花开,而是“非典”。本就家底薄弱的北京办公室在汹汹疫情中门可罗雀,高昂的写字楼租金令运营资金迅速见底, (紧转03版)
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独特样本
——“西部黑马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突围之路纪实